查看原文
其他

在北京生活的人,都有会飞的邻居

🐦 乌云装扮者 2023-12-24


在节气和时历的记录中,熟练分辨各种鸟类曾经是一种生活技能——如果听见黄鹂的鸣叫,就要知道春天已经临近,如果鹰开始练习“搏击”,这意味着已经入暑,等到白露,天空中就该有鸿雁的影子了。


这些文字记载着一种生活,和花鸟虫鱼一起感知温暖寒凉的时气变化,是这种生活的日常


● 《墨妙珠林·卯册》二十四节气图,张若霭绘,图中出现了不少鸟类


直到人类依靠精准的历法和计时工具生活,拥有了高耸的城市景观,气候也发生变化,极端气温让许多地区失去了分明的四季,和微妙、可感知的气候现象……同时,和自然紧密相连的日常生活,也随之消失了。


这些过往带来的启发是,即便作为一种馈赠,“自然”也不是理所应当的,它是一种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意识。


在北京,人们在认识自然这件事上拥有天然的优势——作为现代化的大都市,北京的物种多样性似乎多得有些吓人了,仅仅在鸟类这一项,北京就记录了 515 种鸟类,在 G20 首都城市中排名第二,并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上升。即便在闹市的二环内,也可以发现不少鸟类。


因此虽然许多人并不知道,但每一个在北京生活的人,都有自己经常打照面的鸟类邻居。



同时,鸟类又是最好接触的野生动物,这让它成为了一张从城市中进入自然界的门票。


这一次,我们联合 SEE 基金会任鸟飞项目经理关磊、合作发展经理曹志刚、以及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朱磊博士,讲述关于北京鸟类,你不知道的 20 件事——


其中包括不为人知的鸟类知识,在北京保护鸟类的人和组织的故事,当然更重要的,是他们如何通过和鸟类互动,守护北京这座城市。



北京有水的地方,

就会聚集鸟,比如公园喷头


鸟类没有汗腺,在夏季,它们依靠水来降温,再加上需要摄入水份来维持生存,对于绝大部分鸟类而言,水是它们生存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。尤其当水体出现在相对缺水的地方,比如北京,鸟类就会自然聚集在周围。


北京观鸟者有一个小窍门——如果在山上观鸟,这座山上又恰好有一条溪水流过,那么只要在旁边蹲守,就能看见很多鸟过来喝水。


在城市里,这样的“水体”通常是公园里的喷灌头。




水体的作用,

还有增加鸟类多样性


在鸟类繁殖和越冬的季节,北京一些靠近水体的森林,鸟类多样性会增加。因为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,不仅是树木,它们还需要池塘、河流、平原、甚至农田。


● 鸟类需要综合性的生态环境



大鸨回到了通州


北京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过大鸨了。


成年雄性大鸨是现存最重的飞行鸟类之一,它们被称为“欧亚大陆的鸵鸟”。 夏季,大鸨在蒙古和内蒙一带的草原上繁殖,冬天来临之后就向南迁徙,来到华北平原上的草地和农田里过冬——它们这些地方能找到食物。过去,北京密云不老屯和延庆野鸭湖是它们理想的越冬地。


因为造林等人类活动,平原上的草地和农田消失,大鸨和蒙古百灵、云雀、游隼一起离开了。但是最近几年,大鸨又回到了北京,它们在城市的副中心,通州,拥有了稳定的越冬地


©  爱鸟汇


这片越冬地是水南村和桑园村拆迁之后形成的旷野,农田、草地和小树林通过地面上的沟渠连接,南边有凉水河流过。


但这里不会永远是一片旷野。


拆迁后的水南村在北京用地规划中的真正分类,是“建设用地”。大鸨的越冬地北临嘉会湖地铁站,未来,这里会被建设成“嘉会湖湿地公园”。



更多适合鸟类栖息的

城市公园会在北京诞生


常规、传统的城市公园,即便是拥有池塘和流水的湿地公园,能容纳的鸟类也并不多——通常是喜鹊、斑鸠和山雀。对于需要在农田里觅食的大鸨,这样的公园满足不了它们的需求。


因此,在嘉会湖湿地公园早前的规划时期,许多观鸟者参与到了这个过程中,他们提议这座公园应该适当减少“城市风格”,更加贴近“自然公园”——要融合华北地区典型的生境类型,要有连片的农田、疏林草地、和 50 公顷的水体,让人们意识到,北京真正的自然,是什么样子的。


©  爱鸟汇

● 水南村的旷野不仅吸引了大鸨,还有白枕鹤


他们建议时分区管理不同区域,林地、草地和水体可全年进入,夏季可以在河流中游船。然而在鸟类繁殖和越冬的季节,疏林和农田应当被关闭。


嘉会湖湿地公园会成为一个对自然更友好的城市公园。


今年 12 月,大鸨又一次来到通州越冬。同年 5 月,北京生物多样性主题发布会宣布要在北京建成区营建自然带,提升荒野度,在自然带内,野草不拔除,落叶不清理……由其自然更新,尽力为野生动物提供原真生境。



观鸟是一项公民科学


在许多国家,观鸟者在发现鸟类种群和鸟类行为的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因为观测广阔的自然环境和繁复的群种,需要更多关注自然的眼睛,这是一项“公民科学”。


来通州越冬的大鸨,最初就是由北京观鸟者发现的。


为了让大鸨更加安全、并且不受打扰地越冬,他们一度守护这个秘密长达 4 年


©  爱鸟汇

©  爱鸟汇

● 观鸟者们会在迁徙过程中保护大鸨,上图记录的大鸨摄于河北怀来和内蒙古



乌鸦也在北京通勤


乌鸦也是一种来到北京越冬的常见鸟类,冬季,它们每天的行程是晨起出发去郊外、山林或者垃圾场里寻找食物,晚上回到城市过夜,因为热岛效应让城市的夜晚更加温暖。通常,在城市中过夜的越冬鸟类,比在山区中过夜的鸟类拥有更高的生存几率。


乌鸦在北京一般选择故宫、五棵松、公主坟和北师大作为过夜地点,因为这些地方安静、有大树,更加适合睡觉。




近两年,

北京的乌鸦变少了


不过随着垃圾场向北搬迁,北京城市中心能看到的乌鸦数量逐渐减少了。


在北京多数垃圾场还在北五环的时候,乌鸦每天的路线是白天在北五环觅食,晚上飞回北三环过夜,但是当垃圾场迁向北六环、甚至更加外围的地方,乌鸦早晚来回的线路变长了


它们开始选择更近的地方过夜,不再回到城市中心。




有一种雨燕

以“北京”命名


最初,因为北京雨燕的习性是在高大的城门楼上筑巢,老北京人对它们的称呼是“楼燕”。1870 年,来到北京的外交官罗伯特·斯温侯发现,城市里常见的这种雨燕和欧洲雨燕略有不同——它们个头更大。


罗伯特·斯温侯随后给在城门楼下翻飞的雨燕冠上“北京”两个字,让它成为了雨燕的一个亚种。


如今,北京的城门楼已经消失了,但雨燕依旧每年到访,它们呼啸着在中轴线上飞行的样子,已经成为北京文化景观的一部分。北京雨燕是北京夏季奥运会吉祥物“妮妮”的原型,也是一带一路的生态大使。




北京雨燕迁徙一次的

平均距离,接近赤道的长度


北京雨燕在北京停留的时间是 4 到 7 月,它们在入秋之后离开,继续追逐着地球上未尽的夏天。


很长一段时间内,北京雨燕离开之后去了哪里并不清楚。为了保护这些旅行者,中外科学家展开了一项研究,他们给颐和园里的北京雨燕戴上了小背包似的微型光感地理定位器。


一年后,北京雨燕们回到颐和园,背包里的定位器显示它们离开颐和园之后,会向西北方进入蒙古、飞回新疆,随后跨过天山,途径中亚和西亚数国,最后穿越红海,一路南下,来到非洲南端过冬。


整个过程途径 37 个国家,往返距离大约 3.8 万公里,接近地球赤道的长度。




许多北京的古建筑,

是鸟类们筑巢的首选地


和北京雨燕一样,许多夏候鸟抵达北京不是为了过冬,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是筑巢繁殖,北京古建筑是它们理想的筑巢地点,除了表面粗糙、能提供遮蔽,更重要的是,古建筑的一些结构天然适合筑巢


根据工作人员的观察,正阳门屋顶结构和天花板之间的夹层,就是北京雨燕筑巢的首选。


● 飞过北京古建筑的鸟类



古建筑修复,

会为了避免打扰鸟类而延迟


夏季是翻修和改造建筑的理想季节,但是“避免打扰鸟类”,是多次让中轴线上古木结构建筑的修复计划,在夏季延迟的原因之一。



每年春季和秋季,

鸟类会在北京的夜空中迁徙


不论是冬候鸟还是夏候鸟,它们通常只有十几厘米,20 来克,出现在北京时却已经飞过上千公里,并且接下来,还有上千公里的旅程等着它们。


候鸟们会在一生之中周而复始地进行这项远征,即便在晚上也不会停止。


2021 年, 在科学家和保护工作者的主导下,亚投行在屋顶上架设好了仪器,记录夜间迁徙的鸟类发出的声音。亚投行靠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,周围没有主干道,也没有空中交通,是非常适合做这项记录的地点。整个 2021 年秋季,他们记录了来自 60 个物种的 3 万多次鸣叫。这个项目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

● 靠近奥森的亚投行总部



机场在北京

也很受鸟类欢迎


因为建在城市边缘,又有宝贵的绿地,北京机场也很受鸟类欢迎——这些绿地原本的目的是吸附周边沙土,同时在起降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,但是每年 5 月之后,草地上的植株会结出草籽,这是许多小型鸟类的食物。


为了防止鸟击事件、杜绝飞机安全隐患,机场会采用各种方式让鸟类离开跑道旁边的草坪。最新的一种方式是“生物仿真草地”,这种草坪不会结草籽。


● 机场跑道附近的草坪



首都机场有一些

专门为鸟类准备的蓄水坑


跑道附近防火救灾的蓄水池,也经常被鸟类当做洗浴场所。北京首都机场找到了一种杜绝危险的方式——


他们会在距离跑道更远的地方,建造一些更适合鸟类洗浴的水坑。



丹顶鹤不会上树


虽然北京的博物馆收录了不少松鹤图,但这是一种取义吉祥的设计。因为丹顶鹤的后趾高于前面的三趾,无法抓握,他们不能在树上站立。事实上,多数现生鹤类都没办法在树上站立。


● 徐悲鸿绘制的松鹤延年图



北京最常见的鹤类

是灰鹤


同时,丹顶鹤也只是偶尔来到北京,它们迁徙和越冬时偏向去往海边,繁殖期会选择留在东北的内陆湿地。


在全世界范围内,一共有 15 种鹤,北京最常见的鹤类是灰鹤,同样是一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




“观鸟圣地”天坛的秘密

在于西北角的一处试验地


作为皇家园林,天坛内部以建筑为主,植物并不多,类型也不算丰富,主要是松树和柏树。


但天坛的西北角,有一片北京园林学校曾经的试验地,园内种植的植物类型多样,形成了一小片适合鸟类生活的栖息地,这是天坛跻身“观鸟圣地”的原因。




许多途径北京的候鸟,

都有自己的脚标


候鸟们飞遍世界各地,不受国界约束,要研究迁徙路线,国际社会必须通力合作。在北京所处的东亚-澳大利西亚迁飞区,彩色旗标的使用非常普遍。


旗标会挂在鸟类的腿上,用不同颜色标注途径地点——绿色和白色代表繁殖地、黄色代表迁徙地、橘色代表越冬地。


这些在天空上飞翔的世界公民,也促使人类社会联结了起来。




麻雀对生态也很重要


虽然北京的保护鸟类非常多,但在生态学的角度上,维系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其实是“常见大多数”。


从前,麻雀因为以谷物为食被列为四害,但是当麻雀的数量锐减,虫子多了起来,农作物的产量反而更少了。




北京最便利的观鸟地点,

就在中轴线上


2023 年,由 SEE 基金会发起的“全民观鸟节”。希望为包括北京在内的十个城市,制作包含常见鸟类和推荐观鸟地点的观鸟指南。


他们对推荐地点的选择有这些要求——能观察到的鸟类物种丰富、在市内、地点具有城市代表性、并且距离市中心不超过 30 分钟车程


令人惊讶的是,这些放在一起算得上“苛刻”的条件,并没有让指南的制作变得困难。在北京,他们找到的地点是沿着“北京中轴线”的三个城市公园——奥林匹克森林公园、天坛公园、以及南海子公园(麋鹿苑)。


©  曹志刚

©  陈阵

● 在 2023 年北京全民观鸟节中,观鸟爱好者拍下的鸿雁和正在捕食的赤麻鸭


昆山杜克大学也有相似的经历。


在校园二期建设中,昆山杜克大学已经做到从设计开始,把鸟类友好纳入到考量之中。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中,有建筑行业从业者询问这些设计的更改,是否会增加校园建设的成本。他们的回答是:这些调整和修改反而使成本降低了。


这意味着生活在同一颗地球上的生物,对“理想环境”的定义,也许出奇地一致。☁️

监制:乌云

执行:Moon  版式:Moon

图片:部分由受访者提供

这座城市曾是法国殖民地,如今是新晋全球咖啡之都

世界上最著名的户外标志牌,已经一百岁了

三联评选的理想城市,是怎样的?

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

把咖啡馆开到北京菜市场,Grid 和青山周平却想让你“罚站”

100+ 爱北京的全新理由,由荒野气象出品的《气象万千城市指南:北京》,讲述的是属于“更新中的”北京故事。

常看常新的旅行、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。前往京东、当当等网站搜索“乌云装扮者”,就能找到这两本书。

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,是以“分享世界资讯、美和创意”为宗旨的独立书店,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。

Open Coffice(开放编集室)是一个播客节目,可以在小宇宙 APP 搜索收听,它的内容很简单:为我们的选题会和评刊会录音,然后进行剪辑。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